國土空間規劃“多規合一”技術路徑是什么?成果體系有哪些?
日期:2019-11-10 21:21:35
來源:網絡收集
編輯:貴州綠之城節能環保
0次
在“多規合一”試點初期,當時開展市縣“多規合一”試點的理念認識和出發點更多是側重解決市縣規劃自成體系、內容沖突、缺乏銜接協調等突出問題。因此,形成的技術路徑為:梳理現狀規劃—明確“多規”的范圍、數量—查找“多規”的差異內容—分析“多規”差異的原因—提出“多規”差異的解決措施—運用GIS平臺落實建設用地屬性的唯一性—完成“一張圖”控制線劃定—給出相關規劃修改建議—搭建平臺進行統一審批管理,這是在“多規合一”試點的最初階段大家普遍理解的“多規合一”技術路徑。
但是,經過一段時間試點后發現,以解決多規矛盾差異為思路進行“合一”的路徑很難走下去,諸多矛盾沖突牽扯歷史問題和背后法規機制問題,致使工作陷入僵局。2016年12月,《省級空間規劃試點方案》出臺,提出了空間規劃的思路、原則,明確了“先布棋盤、后落棋子”技術路線。以兩個評價為基礎,基于國土本底條件和評價先定格局,各類空間規劃跟著大的格局落定。誰有問題自己調整,這樣避免了多規多部門掐架的問題,從實踐效果來看,是比較科學可行的。經過不斷的摸索與實踐,“多規合一”的技術路徑從關注差異協調轉為強調空間管控,其技術路徑也就調整成為整理統一數據、繪制數字工作底圖—開展兩個評價—構建空間規劃底圖(“三區三線”)—明確空間管控措施—落入各類空間圖層——繪制空間布局總圖。
成果體系:
答:經過近年來的試點總結,“多規合一”成果體系經歷了比較大的變化。在《省級空間規劃試點方案》出臺之前,也就是試點初期階段,各地區的“多規合一”成果體系不盡相同,有的是“1+6+2”成果體系(一個技術報告、六張圖,兩個政策文件),有的是“四個一”成果(一張圖、一個平臺、一張表、一套機制),有的是(五個一)成果(一張空間布局藍圖、一套基礎數據、一套技術標準、一個規劃信息管理平臺、一套規劃管理機制),還有“1+5+X”、“1+7”等不同成果體系等。2015年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提出創新市縣空間規劃編制方法,規劃編制前應當進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以評價結果作為規劃的基本依據,2016年12月印發的《省級空間規劃試點方案》明確要求開展兩個評價,編制《空間規劃》,搭建信息平臺。
“多規合一”成果體系與理念認識、政策導向、技術規程、技術路徑選擇等緊密相關。目前從市縣“多規合一”試點到9個省級空間規劃試點,國家層面仍然處于試點總結階段。從國家出臺的文件以及編制過程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及途徑,包括試點實踐可以看出,要最終實現“多規合一”,目前比較成體系和科學的成果體系應涵蓋從開展數字工作底圖到合成空間布局總圖所有重要階段成果內容,包括兩個評價、“三區三線”劃定、《空間規劃》、“一張藍圖”、信息平臺,以及在完成空間規劃、合成一張圖時進行的各項基礎和技術專題研究、技術標準、法規